excel学习库

excel表格_excel函数公式大全_execl从入门到精通

手持式光谱仪的测试参数设置

测试参数设置是对当前测试样品的参数进行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调节。

测试条件

主元素时间: 主元素测试时间设置重复测试: 设置重复测试的次数

重复后提示:每次重复测试时,用于提示当前是第几次重复测试。

产生平均值:重复测试结束后,提供平均值。

校准时间:以有效时间作为测试结束参数

标签输入

测试大批量样品时,为避免测试结果混淆,用户可通过修改测试标签对样品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含样品名称、产地、批次等标签信息,在这些地方输入的信息会在随后的读数中被储存,使您可以将关于样品的重要信息和读数联系起来,以便区分不同的读数。

标签输入项具有记忆功能,一旦您对一次测试进行了标签备注,这些信息将会在下一次测试备注时,自动根据您的输入跳出您可能需要填写的内容。如果您在测量某一批次的很多样品,只需要在测量第一个样品时输入标签相关信息,之后的测量标签信息将不会变更,只需更改部分信息即可。

自定义显示

用户指定元素显示顺序。该功能模块未经专业培训,请勿擅自操作。

注意:自定义显示在不同的模式下略有差异。

关闭检测铝/开启检测铝

在合金分析中,当计算测试结果时,仪器对于不确定含量的轻元素通常被假定为铝,当仪器接收不到某些不能被激发的物体(如木头,塑料等)反射的X 射线时,仪器也会把这些物体都误认为是铝。通过工具菜单切换选择“不检测铝”则可以在计算分析结果时不再将这些物体含量认为是铝元素含量,只显示仪器所测试的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从而过滤掉这些物体的反射噪声,避免衬托物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当测试样品尺寸小于测试窗口,如样品可移动,建议将样品放置在测试窗口,向上举起仪器测试样品。贵重物品如果必须放置在木头或塑料等衬托物上测试,一定要打开“不检测铝”功能,避免衬托物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注意:“检测铝”为仪器默认状态,对未检出的元素总量将计算为铝。

牌号库管理

点击“牌号库管理”屏幕将显示现有数据库,在此还可以查看合金牌号的金属化学成分范围,用户亦可自行对合金库编辑,添加、删除或修改合金牌号。

匹配设置:合金匹配阈值指的是您在进行牌号分析时,能够容忍的最大匹配误差,在进行牌号分析时,匹配值越小表示分析出来的元素越接近真实的牌号规格,当分析出来的匹配值大于在此设置的最大值时,将不会显示任何的合金牌号。

工厂标准牌号库、模具、电力、石油化工为工厂出厂标配。

User1、User2 为用户自定义牌号库。

工厂牌号库和行业牌号库不能同时勾选,当选择使用某一个库时,相应的合金牌号将从当前选中的库中进行匹配查询。

编辑牌号库将可对现有牌号库中牌号进行查看、编辑、删除、修改。

其中工厂标准牌号库、模具、电力、石油化工库仅可查看,不可修改或重命名。

在用户自定义牌号库下,用户可以使用“编辑”按钮,来编辑牌号库,为牌号库添加用户定义样本。

该界面中有4 个按钮可供选择。选择“添加”按钮,可以为数据库添加新的条目,如增加新的合金,新条目名称编辑完毕,点击“确认”按钮,返回主编辑界面,在主编辑界面下点击“编辑”按钮,可进入条目的详细信息编辑界面。

选择“删除”按钮,仪器将会再次询问用户,选择“确定”则删除数据库中该条目,选择“取消”则返回上一级目录。

选择“关闭”按钮,则返回上一级菜单。

当用户完成条目名称编辑后,进入条目的详细信息编辑界面,该界面的示例如下图其中,“合金名称(Alloy Name)”表示条目名称。下面的元素含量可由用户定义。点

“最小值(Min)”,编辑该成分如 Fe 元素的最低百分含量,点击“最大值(Max)”编辑该成分如 Fe 元素的最高百分含量。选择“确认”,则保存并完成该条目编辑,选择“取消” 则取消该条目编辑。

用户因子

T8000仪器采用的 FP 算法能够自动校正大多数共存元素的基体效应,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物质,比如矿石之类,由于产地的不同,用其他的产地的矿石去测量另一个产地的矿石时,精确度就会大大降低。如果需要更加精确的数据,那么 T8000提供了用户可以自行校正所关注元素的斜率/截距,来改善数据的质量。可以校正个别元素,也可以校正多个元素。校正系数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在常规的检测进行之前,应该首先对偏差的允许程度进行设定。要用其他手段,比如实验室,先对一些样品进行测量,然后再用T8000 手持式 X 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其进 行测量。如果结果已经完全满足应用需求,那么仪器就不需要校准了。如果校准是必须的,那么就要建立校正因子,当地的地貌特征发生改变了,就必须要重新检查结果,看其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下面介绍如何建立用户因子:

建立用户因子需要该地区已知元素含量的五个样品(样品数量越多越好,建议不能少于三个),所关注的元素在含量上一定要有梯度。增加测量样品的数量可以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建立用户因子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按照以下几步进行:选择Factory-Default 工厂默认因子;

对样品进行测量,至少用80 秒;

通过已知含量的样品来确定校正因子;

创建一个新模型,在新模型中将确定的校正因子输入相对应的元素校正项;选择该新模型作为该类样品的校准模型。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好的理解用户因子的建立过程,下面为实际操作演示示例:

选择Factory-Default,再点击“创建模型”,输入新模型名称,这里以钽铌矿为例。然后点击钽铌矿,查看当前模式已经变更为钽铌矿,点击“编辑模型”,进入编辑模式。

将测量值和真实值数据一一对应,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测量值在前,真实值在后,如图

图1

用鼠标将所有数据全部选中后,在插入菜单下选择散点图,如图,选择第一个,得到图3

图2 图3

将鼠标点在图坐标中数据点上,按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屏幕会显示对话框,将显示公式勾选后,按关闭即得到图

根据图中的公式,也就是,即可以得到校正系数,是斜率,是截距。(斜率相当于因子,截距相当于偏移量)

将因子和偏移量添加到钽铌矿模式的元素中。如下图

注意:当设置其它地区的校正系数时,先要将校正系数选择工厂模式,分别测量已知样品,否则得到的结果偏差会很大,设置校正系数的方法同上,并注意将其存储到不同的模式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