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学习库

excel表格_excel函数公式大全_execl从入门到精通

r7-6800hVSi5 12500H,看两大处理器在ThinkPad Neo14机型表现如何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整个PC世界正在被更先进的芯片技术快速重塑——便携与高性能在笔记本电脑身上似乎已经不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了。在笔记本市场中,可以看到拥有不俗性能却依旧超便携的“高性能轻薄本”正在陆续登陆市场。它们的移动能力不输以往的低压轻薄本,性能却能保持十分强悍:拥有稳定的性能释放,在轻松搞定图像编辑、文档处理等日常办公需求的同时,还能轻松应对以往轻薄本很难实现的诸如建模、视频渲染等高强度工作。作为ThinkPad旗下新推出的此类高性能轻薄本,近年来Neo 14一直颇受消费者欢迎。但同时大家在选择时也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ThinkPad Neo 14提供了酷睿和锐龙两大处理器版本,两种版本的笔记本谁更适合商务办公呢?本文小编就拿搭载了r7-6800h处理器以及搭载了i5 12500H处理器的ThinkPad Neo 14进行对比测试,给大家带来答案。

ThinkPad Neo 14的6800H款和12500H款主要配置区别就在于处理器,其他细节方面差异颇少,功能上6800H款多一个IR人脸识别登录功能。不过Intel 12500H款可选vPro Essentials(vPro基础版)款型,可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对于企业应用和管理,以及特定环境的使用更有利。两个对比款型在周边配置的档次和功能上并未拉开差距,所以我们的测试对比重点在性能层面。

首先看两款机型处理器功率释放方面对比:

锐龙r7-6800h款Neo 14的处理器考机时爆发功率64W,但很快走低,第28秒就走低到52W,然后一直在52W~54W微幅波动,频率为稳定的全核4.05GHz,处理器内部温度在95℃左右保持稳定。

酷睿i5 12500H款Neo 14的处理器功率释放情况则相对复杂:它的爆发功率高达80W,且在2分钟内保持较慢的速度缓降,在到达2分钟时,也能保持60W+;而后,继续缓降至50W,最终在50W~64W这个较大的范围内缓慢、往复波动(从左侧考机温度图的锯齿状可看到这一规律),而处理器频率较高值为P核3.8GHz、E核2.7GHz;处理器内部温度在88℃~100℃波动,大部分时候在93℃~96℃波动。

从两款机型处理器的功率释放情况我们可以看出,Intel款的Neo 14上限更高,但波动范围更大。由此我们预测,在短耗时应用上,包含基准测试,Intel酷睿i5 12500H款或有相对明确优势,在长耗时应用上,AMD锐龙R7 6800H款或能在渲染类应用上占据优势。但实际测试真的是这样么,且看下文性能实测。

锐龙r7-6800h酷睿i5 12500H的多维度性能实测

Part1:CPU基准

先上两个大家熟悉的CPU基准测试,CPU-Z和Cinebench。

CPU-Z基准性能,单核为626分和722分,i5 12500H领先多达15%!多核为6042分和6263分,i5 12500H领先幅度为4%!

基于三维建模渲染软件Cinema 4D的基准测试软件Cinebench,考验的是CPU的多核渲染能力。坦率说功率受限的情况下应该是r7-6800h优势更大,但i5 12500H款的爆发功率持续时间更长,所以R15、R20和R23这三个基准测试中,后两项反而获胜,最大领先幅度5%;考验几十秒短时爆发的R15虽然落后r7-6800h,但幅度仅为1%。

Part2:CPU应用性能

既然前面做了三维渲染的基准测试,那么两款Neo 14在实际的三维渲染应用中表现如何呢?直接请出Cinebench的“真身”Cinema 4D,它广泛应用在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动画设计和游戏场景的设计中。由于两台Neo 14的处理器功率输出都比较高,所以也能胜任简单的建模和渲染应用。我们用它渲染2秒的汽车旋转动画(共计51帧画面),纯吃CPU部分的多核性能。

这是渲染过程截图。点击放大,大家可在右侧看到每帧画面的渲染耗时。

三维渲染和CPU频率关系密切,所以前面预测这类长耗时渲染应用是r7-6800h更具优势(线程数量相同,而频率更高)。结果让人意外:总耗时23分39秒对23分50秒,i5 12500H竟然以更低的频率在长耗时三维渲染应用中微幅胜出!当然,三维渲染也不是只有Cinema 4D这一款应用。下面我们更换了测试软件,采用Blender,它也是非常流行的建模和渲染软件,还可调用多种渲染引擎。这里依然采用CPU引擎,渲染官方提供的样张:

BMW汽车样张,渲染耗时相对较短,i5 12500H耗时4分1秒,r7-6800h耗时4分7秒,酷睿平台微幅胜出。

巴塞罗那馆样张,渲染耗时相对较长,i5 12500H耗时10分3秒;r7-6800h为9分43秒,终于微幅胜出。当然我们也要明确,ThinkPad Neo 14作为商用机,“第一要务”还是办公和日常应用。那么在这两个应用层面,CPU的表现谁好呢?这里,就必须要请出跨平台、跨系统的日常应用测试软件CrossMark了:作为一款综合了轻量级的生产力应用(文档、表格等)、简单的创造性应用(设计和多媒体等)和反应能力的综合测试软件,CrossMark有个特点是它只考验CPU性能,基本不涉及GPU性能。

CrossMark的得分差异较大,由于酷睿款Neo 14的爆发功率更高,加之Intel对日常应用软件有多年的持续优化,所以领先幅度高达18%,优势明显。

小结一下:从上述测试中我们可知,在CPU应用上,无论是日常应用,还是专业的渲染类应用(只要耗时不是太长),英特尔近乎全胜,且在日常应用层面优势幅度非常大。

看到这里相信懂行的读者会说:现在无论是网页浏览、办公应用,还是多媒体播放,亦或是轻量级的图片处理等,都会用到显卡加速。纯粹看CPU性能,对锐龙r7-6800h平台不公平。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接下来还测试结合GPU(集显)的日常应用,看看谁的表现好。根据既往经验:PCMark应用上,集显3D性能更强(这一点毫无疑问)的锐龙6000H平台会更有优势。

而作为“商用本测试”,这次更有针对性地引入了“PCMark10应用程序”测试。相对于PCMark10基准测试使用的并不常见的办公软件和浏览器,PCMark10应用程序测试直接以Office三件套(Word、Excel、PowerPoint)和最新的微软Edge浏览器为测试对象,完完全全可以反映办公和日常应用性能——注意,这个测试是引入了GPU加速的,尤其是基于网页的多媒体应用,基本都是靠GPU加速。

这是PCMark10应用程序测试的过程截图,当前正在进行PowerPoint测试。

测试结果:综合得分上,i5 12500H以2.2%的优势领先了r7-6800h,且即便是大量综合GPU应用的Edge浏览器子项测试(里面涉及到在线视频播放和在线动画等),i5 12500H都胜过了r7-6800h!而结合GPU的日常应用还有一类,那就是Ps照片/图片的特效处理,以及Lr的照片批处理。我们采用了UL Procyon的照片编辑来进行测试——它的测试对象就是Ps和Lr,且会使用了GPU加速。

测试结果再度出乎意料:尽管r7-6800h的Radeon 680M集显相对于i5 12500H的Iris Xe集显更强,但在Procyon的照片处理测试中,后者再度胜出,领先幅度为3%。

最后,我们再引入一类“时髦应用”的测试——AI图像。这两三年,AI应用已快速进入各种应用领域,尤其是图像编辑领域,应用很广泛,如Ps就有各种AI功能,智能选择和填充、一键换天、智能色彩等。我们的测试为AI图像放大与细节重塑——这在商业应用中已逐渐普及:大家往往会为图像精度达不到要求而苦恼,而通过Gigapixel AI,就能利用AI算法进行最高6倍放大并重塑图像细节,满足高精度需求。

对AI应用有所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Intel很早就在推进AI应用的普及,Gigapixel AI也是Intel Iris Xe显卡平台的优势项目。当然,这两年AMD也在奋起直追,与Intel的差距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天壤之别”了。

AI测试来自应用实例。将拍摄的产品评测FHD视频中的画面用到平面报纸上,但报纸的印刷精度高达300DPI,FHD@72DPI的视频画面在报纸上会显得很模糊,所以测试时用Gigapixel AI 5.6.1将视频画面放大一倍,以满足大幅面印刷需求。这个环节,会同时调用处理器的CPU和GPU资源。虽然Radeon 680M的3D性能更强,但在AI运算上和Iris Xe比依然有差距,总体耗时上,i5 12500H依然比r7-6800h快近一倍,享有绝对的优势。

小结一下:现在,可以给出准确地定论了:包括Office办公、网页浏览、在线视频播放、Ps图像特效处理、Lr照片批处理在内的多种日常应用,以及新兴的AI图像应用,酷睿平台的确是更优选。

Part3:视频编辑类应用

如今的视频时代,不光是年轻人喜欢做视频玩视频,各个行业,各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都有视频制作和编辑需求(内宣、外宣、市场宣传等都要),所以,视频编辑,也已是如今商用电脑的日常应用之一。而Adobe主导的视频编辑类软件是全系支持GPU加速的(部分应用甚至是GPU主导计算)。

Me(Media Encoder)视频转码,将4K@30fps的《烤鸭》转码为FHD@24fps。由于两款机型的处理器功率释放都不错,所以直接采用“仅Mercury Playback Engine软件”方案,也就是CPU方案,效率最高(提示:尽管是CPU方案,但GPU和CPU都会较高负载的参与运算)。而i5 12500H比r7-6800h少耗时高达34%!

TIPS:如果选择OpenCL方案,GPU主导计算,A/I两款机型的耗时分别是2分24秒和2分21秒——Intel款依然微幅胜出。

Pr常见应用:视频剪辑(导出环节)。在功率释放充足的集显平台上,GPU主导的OpenCL方案是耗时更短的选择(无论锐龙还是酷睿都如此),且实际上,运算过程中,CPU部分也会参与。而在最终耗时方面,i5 12500H依然效率更高,比r7-6800h少耗时高达29%!

Pr还有一类负载更高的应用:生成视频。这在宣传类视频中常见,比如,用一堆超清的美食图片(5K分辨率),用Pr组合成一个带转场特效的美食宣传视频。这个应用的负载比单纯的视频镜头剪辑高不少,依然是选择OpenCL方案,由显卡主导计算更为高效。而在总体耗时上,得益于Iris Xe集显对视频编辑软件的良好支持,i5 12500H依然少耗费10%的时间。

小结一下:尽管这两三年AMD锐龙平台在视频编辑类应用上效率提升明显,但Intel平台依然保有明确的优势。

实测总结:不同于两款机型CPU功耗释放对比后我们的预测,Intel 12500H款机型在实测中的性能表现让我们出乎意料,在应用层面,i5 12500H款Neo 14几乎全胜,包含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和在线视频,以及图像、视频的编辑加工,以及AI应用等。

ThinkPad Neo 14的i5和R7(集显款)于零售市场来说,算是“中等价位产品”,但对商用采购而言,虽然其价格较实在,但也算较高端的机型了,如果单位采购ThinkPad Neo 14这种高性能高端机型,那么必然是在应用层面对性能有所求,而这时,Intel的酷睿i5 12500H款显然是性能、应用表现更好的选择。而且,它的兼容性、可靠性、稳定性无疑会更好!如果企业还额外有大量异地、远程管理维护需求,可选vPro Essentials功能款的酷睿平台Neo 14,搭载全新的英特尔 vPro 平台,在保障性能与生产力释放的同时,能够提供独特的硬件级安全防护和企业级的IT运程运维管理。

声明:本文所有项目测试数据来源于电脑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