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铁杆,幽哥的长期读者 & 铁杆粉丝。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8.12幽哥线下聚会(采购入门专场)。在现场近距离聆听了幽哥和嘉宾们的分享,感触良多。
虽然主题叫“采购入门”,但幽哥在近2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5个章节,多达44个重要的知识点,干货满满,绝不仅仅是入门级的知识。强烈建议从事采购工作的群友,或者想转行做采购的小伙伴,入手此次的聚会视频,以便反复观看,绝对物超所值。(视频可文末获取)
除了幽哥的主题演讲之外,另有5位群友也做了精彩的分享。5位讲得都不错,令人受益匪浅。其中,有2位年薪过百万的大佬级嘉宾:肖总和郭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肖总的分享,在聚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由涂灵子师姐整理成文,详见《职场发展前期的4个核心竞争力》。涂灵子师姐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行文流水,总结的很是到位。
所以今天,我就郭总的聚会分享,结合我的个人经历,谈谈我的看法与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发。

一、换工作时,关于社保缴纳,你需要知道的点
体制外的公司,一般是以每月的15号作为其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关键时间节点:
Ø对新公司来说,如果员工是在该月15号之前入职的,则当月社保由新公司负责缴纳;反之,如果员工是在15号之后才入职的,则公司不负责为该新员工缴纳入职当月的社保,而是从入职的次月起,开始缴纳。
Ø对老东家来说,如果员工是在该月15号之后离职的,则离职当月的社保由老东家负责缴纳;反之,如果员工是在15号之前就离职的,则老东家不负责为该员工缴纳离职当月的社保。
举两个例子,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该时间节点的重要性:
Ø小张在该月的16号,从老东家离职。休了个长假,带着家人天南地北玩了一圈,4周之后的次月14号,入职了新公司。假设新老公司都是以每月的15号,作为其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关键时间节点。那么根据上述的规则,小张的社保缴纳是无缝链接的,没有断档,虽然他在外浪了4周。
Ø小王在该月的14号(周五),从老东家离职。紧接着就在该月的17号(周一),入职了新公司。假设新老公司都是以每月的15号,作为其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关键时间节点。那么根据上述的规则,小王的社保缴纳就会出现断档,虽然他的入离职只隔了一个周末,他一天都没有多休。
而体制内的公司,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等,规则往往就比较简单:只要员工在当月处于在职状态,哪怕仅在职一天,那么当月的社保,公司就会负责为其缴纳。
这样的规则设置,对于从体制外跳进体制内的同学来说,当然是利好,哪怕是在当月的月底入职,只要在职一天,公司也会全额缴纳当月的社保;但我有一个朋友,是从体制内跳去体制外,9月4号(周一)去新公司报道入职。这样一来,9月份在体制内的老东家仅呆了9月1号(周五)一天的时间,老东家仍会为其缴纳9月份的全额社保。而9月1号,这一天的工资,根本不够扣除他社保的个人缴纳部分,于是老东家未雨绸缪,从他8月份的工资以及月底的奖金里,就开始扣除其9月份社保的个人缴纳部分。导致他8月份的到手工资少之又少。。。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一般的规则,总有一些公司会有特例,并不按通用的规则来。所以大家在换工作的时候,千万别忽视的第一个点就是向HR问清楚:前后两家公司的社保缴纳规则和时间节点。
二、提离职后,如何进行工作交接?
针对提出离职后,何时开始进行工作交接?郭总给出的建议是:正式提交辞呈,并和老板完成挽留谈话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交接了。
如果这时候,老板或者别的部门的同事,还给你派新活,本着好合好散的宗旨,你也别直接拒绝。但强烈建议带上你的successor一起去做。一起接收邮件,一起参加会议,一起定方案、排计划。总之,除了摸鱼,你都可以也应该带上他/她一起去完成。
在完成了交接工作之后,记得做一个Excel的表格,并将所有的相关文档打包上传至公司网盘或者通过邮件发送给你的successor,并务必抄送给你的领导。
在此,我也做了一个工作交接文档的Excel表格,作为示例,供大家参考: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避免日后的扯皮和甩锅。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毕竟你也不希望离职2~3周之后,在新公司的工位上,或者在度假的海滩上,却还频繁接到上家公司的交接询问电话,对吧?
三、去了新的公司,如何适应新的工作?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500强的大公司,用人部门或者HR部门,会对新人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帮助新人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的团队。
越是体系完善的大公司,越愿意花时间去培养新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能看到有的500强企业会对新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管理培训生提供长达半年,1年甚至2年的轮岗培训机会。
而一些小公司,创业公司,则希望招进来的人可以做到“即插即用”,巴不得从你入职的第一天,不,第一秒,就开始干活。
而对此,郭总给出的建议则是:在入职的第一天下午,和你的主管领导进行一轮主动沟通,明确告诉他/她,在正式上手开展工作前,你所需要的材料以及你学习这些材料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沟通顺利,此举既给了你上手新工作所需的材料,又赢得了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还对你的主管领导进行了成功的预期管理,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薪酬数字的拉扯
对于薪资谈判,我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幽哥的“倒逼法”。具体可见职场蛙文章《倒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什么是时间倒逼法,什么是工资倒逼法?那什么又是过早倒逼法?》。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倒逼法就不适用了。比如刚毕业,不能用“倒逼法”,一倒逼,就“打脸”;比如对于“女神公司”,不能用倒逼法,一倒逼,就“出局”;比如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也不能用倒逼法,一倒逼,就“歇菜”。
为此,幽哥又开创了一种谈薪的方法,我称其为“挑刺法”,具体可见职场蛙文章《不用倒逼法,如何在谈好的基础上,再要一个更高的工资?》。其核心原理是:没有哪份工作是完美的,没有哪个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无懈可击的,没有哪个公司的员工福利是无可挑剔的。哪怕是鸡蛋里挑骨头,只要能找到新公司薪酬福利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就可以以此为由,再谈一个更高的工资。
而现在,郭总又提出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拉扯法”。
和HR或者猎头谈完薪资后,在即将落笔把薪资固定在offer上时,多问一句:“能不能再加1000块?”
经过了前期多轮的简历筛选、笔试、面试,走到了这一步,双方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HR也不愿意就因为这每月1000块的差距,错过了一个合适的人才。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HR是会愿意帮你去争取的。
退一万步讲,如果最后没能争取下来,那么这个时候,你再补一句:“再加500总可以了吧?”
虽然看起来“拉扯法”有些卑微,但千万别小看这每次提高的1000或者500元/月。经过时间和跳槽次数的累计,积少成多,最终会拉开一个很大的差距。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动动嘴皮子,在关键的时间点,多说这一两句话而已。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不是很划算呢?

五、藏在数字背后的数字
对于郭总分享的这一点,我也有很深刻的感受。
本人在外企、民企、国企都工作过。虽然在民企的工作时间最短,但对在民企工作那年的中秋福利印象最为深刻:是HR群发的一条中秋祝福。
总之,在你接offer的时候,特别是多个offer之间互相比较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对公司的反背调,了解在offer上没有写明的“藏在背后的数字”。
六、多个offer的选择
通过幽哥的求职方法,很多群友往往能拿到2~3个offer,这就有了多个offer之间选择比较的“幸福的烦恼”。
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早拿到的offer,要往后拖。同时,考虑社保缴纳的时间节点问题,对各个公司进行“反背调”,了解在offer上没有写明的“藏在背后的数字”。千万别因为看中某个offer中的一个亮点,选择性忽略了所有其他的因素。而是要结合幽哥的“offer打分法”,进行综合的考量和评估。
而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给出的offer比较,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民企年薪60万 vs 国企年薪30万,该怎么选?》,供大家参考。
如上,就是我结合郭总的聚会内容,分享给大家的思考与感悟。希望对正在跳槽换工作的小伙伴们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