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以为国产保护月会没什么水花,谁曾想被这两部电影――《战狼2》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炸的水花四溅。
先要恭喜《战狼2》成功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问鼎冠军。吴京也终于沉寂多年媳妇熬成婆。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愁,眼瞅着《战狼2》口碑票房双丰收, 《三生》 却陷入了少有的尴尬,成了年度笑柄。

从上线到现在,《三生》一路被diss的情况着实是豆花没有想到的。
怀揣着好奇之心,豆花去观摩了影片,得出的结果是:并非烂到底裤都不剩。

不过今天豆花不是探讨影片质量,而是想说说《三生》此次出圈事件的经过,以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这里的出圈是指原本饭圈的事情被传出圈外)
截止到目前为止,豆花大概总结了一下此次围绕《三生》的几个关键词::锁场、绑架《战狼2》、抄袭、diss演员等等。这些点咱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1:锁场。
啥叫锁场?
第一层含义是指电影为了获得高票房,利用“幽灵场”刺激观众和影院,用低成本创造高票房纪录的行为。
而另一层含义则被《三生三世》发扬光大,是指粉丝为了避免电影因票房惨淡而被电影院线下线、换片而购买电影票的行为。
锁场这个词准确的说是被吴亦凡的粉丝带起来的,随后这种行为鹿晗粉、张艺兴粉等慢慢沿用,到如今粉丝锁场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电影营销手段,可以说是粉丝与院线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潜规则。

在影片上映前后,粉丝通过锁场,给院线传递“影片很受欢迎,需要大量排片”的隐藏信息,一般情况下影院方对于粉丝锁座的行为也表示默许和理解,那种口碑较好可以带来收益的影片更是支持,电商平台还往往会有票补优惠。
而此次羊毛们也是采取这样的手段,根据@夜华奶奶养殖场微博公布的数据,他们仅仅在预售阶段就成功锁场近7万场。

锁场之后羊毛们也不忘要糖吃,通过炫耀着自己excel的功力,将城市、院线日期事无巨细的列举,还艾特了蒸煮的微博。

然而《三生》上线后,票房断崖式的走向和口碑触底让院线不得不考虑减少排片。

再加上杨洋粉丝每次锁场基本都是只买一张票,看豆花圈出的这些时间点,很多还都是黄金段,同期内看《三生》的并不多,而面对如此大的窟窿,羊毛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 填场 。(填场就是指粉丝在放映厅人数少的时候,购买边角座位填补)

所以形成一种局面:《三生》排片量大但上座率低,从院线角度来说, 粉丝们的行为就是占着茅坑不XX 。

根据某位院线经理的描述,一个院线因为一两张票的锁场,一天就能亏损4万多票房。

这种事情如果是放在院线预冷期,大概也没人会在意,但是看着隔壁的《战狼2》上座率一路飘高,却被上座率不足10%的《三生》占去排片。谁会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跑了?
粉丝们有张良计,院线也有过墙梯:泥萌你以为买了票就算是万事大吉了?我的设备坏了“强制退票”,只给安排更贵的IMAX场,还是避开高峰的时段。
院线通过反锁场来压制羊毛们的行径。

不过此举也引发了粉丝的愤怒,觉得退票的影院不遵守商业规则,违背商业诚信。

羊毛们开始投诉退票的影院。

也有不少粉丝反黑,表示虽然我们锁场了,但是我们锁了场子也会找粉丝去填,不会让观众为空。

而粉丝的锁场和院线的反锁场现场教学,不仅在网上引来骂声,几十家纸媒也纷纷出动,集体高潮。

这件事情最后丢的是谁的脸呢?
粉丝说自己未经官方认证,是民间行为;片方也说这事儿是粉丝们出于对爱豆的爱护,但是,如果站在路人的角度看,他们才不会管你是不是官方行为,总之丢的就是电影和爱豆的脸。

2:绑架《战狼2》
锁场这波闹剧还没结束,羊毛们又开始蹭《战狼2》的热度。
可能因为受到反锁场的影响,粉丝们心情不好,也可能是因为自家爱豆的电影遭遇滑铁卢让他们失去理智。
有部分《三生》粉将《战狼2》当作自己的假想敌,先是自导自演说《战狼2》偷票房,事实上豆花却看到有人截图,说《三生》偷了《战狼2》的票房。

紧接着又有一小撮粉丝起来呼吁不要去看《战狼2》了,资源无偿放送,用《三生三世》电影票根即可换取高清《战狼2》资源。

豆花甚至还看到有《三生》粉写信,要求吴京出来道歉,内容也是让人瞠目结舌:《三生》冲击票房的关键时刻,战狼的粉丝出来恶意抹黑,导致《三生》票房苦苦挣扎。

粉丝们的脑回路着实清奇,这种强盗逻辑是不是就像是在听别人说:作恶者侵犯他人,错不在他,而在于受害者。
3:抄袭
抄袭这个话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今天为何要重提?因为如果不日三省吾身,恐怕有一天黑的会变白。
从上线开始,抄袭的风波就一直围绕着电影《三生》,先是海报涉嫌抄袭被挂,

再是同名页游BGM也被质疑抄袭。

然后,昨天一直被诟病的《三生》原著作者唐七公子,还在网上发出了声明:通过“司法鉴定”为自己洗白,否认抄袭。

微博中,唐七晒出鉴定报告和法律意见书,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报告结果显示,《三生》在著作权法维度上不构成抄袭;

(鉴定结果截图)
而曾参与过“芈月传”“张公案”鉴定的著名编剧余飞提炼了《三生》逻辑人物链,认为其也不构成网友口中的“高级抄袭”。

先说一下这个所谓的“司法鉴定”,豆花的第一直觉是,怎么跟某人做非整容鉴定如出一辙?
网上已经有一些法律人士对此举提出了质疑:这种单方面的委托行为,本身就不具备公信力。

还有人截取了司考书中《民事诉讼法》的具体流程,来反驳唐七。

也有人对这个叫做“ 西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 ”的资质提出了怀疑,因为在国家产权名录上也并未找到它,所以豆花对于其在百科上的解释持保留意见。

针对唐七此举,豆花想说,她应该并非是想对簿公堂,不过是要利用社交网站来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你看我都找人鉴定了,我有理有据并非抄袭啊。
而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也确实很容易就被带跑。
虽然影视版《三生》已经在国家重点保护版权名单里,但并不能说明它就是无辜(稍后解释),从原著到海报再到BGM,《三生》是准备每一个细胞都贴满copy。
4:diss演员
《三生》上映的几天里,杨洋和刘亦菲被拉出来溜了好几次。
首先是大家对两人演技的质疑。
对于刘亦菲,很多人在“嘲讽”她,十年之后,能拿得出手的角色依然只有神仙姐姐和赵灵儿。

对于杨洋,很多人说他只会装X耍帅,靠着僵硬的脸套取票房。

实话说,豆花从来没有承认他们两个的演技合格,刘亦菲是一直被说演技差,只是杨洋之前却并没有这么大范围的被diss。
就拿他之前的作品对比,《微微一笑很倾城》里的肖奈,跟此时的龙族太子,实质上都是雷同的设定呀,表现形式上也没看出什么变化。

再者大家为了黑而黑,针对最多的依然是男主杨洋。
先是被扒出很早之前的旧料,像歼22,吃豆芽,倒模......
再有杨洋路演因为航班延误而晚到,被误传成耍大牌。

大波批判的文章也随之袭来,这跟电影上线之前的情况真是天差地别。
除了这四个关键点之外,也有人将剧版和影版的拿来对比,毫无意外主角的粉丝们也少不了互咬。
仅仅是一部电影,就将如今娱乐圈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问题统统聚合,这其中有偶然因素,但更多的豆花以为是必然。
这种必然,实则是因为长久以来被资本市场引以为豪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粉丝经济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从05年的超女开始便在国内娱乐圈遍地开花。这种模式也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

比如《三生》的片方和粉丝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羊毛们的做法虽然是个人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各方面纵容的结果,只是他们乐见其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家尝到了甜头,便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而随着音乐领域的日渐低迷,资方又将目光转向影视。
然而编剧就那么多,内容产出又后发无力,怎么办?放着现成的小说不用干嘛!
一次次的试水,一次次的获利。大饼越摊越大,演员的需求也增加,各种新人涌入,粉丝们的老公一茬又一茬。

这时候豆花要解释为啥说影版《三生》不无辜。因为影视剧、书、作者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他们之间有着恶性循环的链条。
IP盛行,获利的不仅仅是资方和演员,著书者也会名利双收。
这时再加上法律的不完善、抄袭成本过低、还有此类官司不易打赢等等原因,抄袭者自然是选择唯利是图,脸皮这东西又不要钱。

然而随着市场的膨胀,无序性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比如郭小四的《小时代》,一边被骂一边赚的满盆金钵。因为粉丝们不管是不是烂片,都买单。
各种被人诟病的畸形产物络绎不绝的出现,路人声讨不断,但没什么效果。
豆花突然想到冯大炮前段时间说的话:“就是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你如果不去捧这场,它就没有生存空间”。
这句话虽然很无赖,但放在几年前是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到了现在,豆花觉得这句话可以慢慢被抛弃了,正所谓物极必反。
市场有自己的自愈性,虽然会滞后,但总会来到。
《三生》的反噬就是一个例证,之前有消息说光线给出的保底票房是8亿。
然而按照目前的走势,想要盈利?难。
另一个栗子就是《战狼2》和《建军大业》,暂且将两者归为一类,都是主旋律电影,一个破纪录,一个却还未突破4亿。

可见,全明星的阵容也会失效。
而杨洋、刘亦菲这次被多方面否定,也证明粉丝经济的疲软。
早期被捧出来的爱豆,只要有颜有资源,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演技也没问题,因为有粉丝。

然而粉丝又是什么生物?他们之中 绝大多数都是看颜值,而这也是一个不可靠 的定时炸弹。

随着各路鲜肉的涌入,好看的越来越多,而之前靠颜值圈粉的明星也不再一家独大,话语权和号召力逐渐减小。
此时粉丝支持谁?同样有颜值,当然是转而去粉更有演技的。
而粉丝们的审美也在逐渐提升,回归理性之后,他们也不再愿意接受烂片。
所以过度消费粉丝经济,其实是揠苗助长。
提升业务能力才是正道,演员和资方都应该学习《论演员(资方)的自我修养》,将目光放长远。
也希望这次《三生》出圈事件能给资方一个警醒: 投机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尝到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