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数星星的星哥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是一场立项讨论会。
首先发言的是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胡总:
“最近同事们干劲很足,立项了不少项目,我看了下,总体的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这很好”
“但是,我也一直也在反复强调,投资不但要投好方向,好项目,更要好价格.........今天我就是想让大家解释下,你们这些项目的估值是怎么确定的,是否合理。”
01 Chat GPT投资人
首先发言的是胡总最近的“心头好”周博士,他立项的是一个ChatGPT项目。
“.........ChatGPT将极大地提升内容生产力,我认为其将率先落地于AIGC领域,打开产业的想象边界.........”
“这个项目是基于ChatGPT4.0模型的商业场景创新.........团队在具体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未来将向包括会议总结、文件翻译、例行报告等办公场景迅速延展.........“
胡总摆摆手:
“你说到‘未来将’,那就是这些场景目前都没有落地的抓手是吧。”
周博士摇摇头:
“领导此言差矣,ChatGPT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性,虽然目前还有没开放商业的API接口,但是我们需要早做准备,先确定好应用场景,抢占流量入口,一旦未来ChatGPT开放API,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抢占商业先机.........”
胡总不置可否,继续提问:
“在我看来,这个项目目前也就是个PPT,为啥估值就10亿了?”
周博士不慌不忙:
“领导您看,他未来要做的几个事情,都有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投这种项目就是要打开格局,要有终局思维,不要计较短期估值的高低。”
“嗯,周博士还是有格局的”,胡总点评到:“既然这样,今年你的工资奖金就不要涨了,要打开格局,有终极思维,不要计较短期工资的多少,下一个。”
02 硬科技投资人
接下来发言的是投硬科技的老李,他带来的是个额度非常紧俏的“硬科技项目”。
老李首先点题:
“硬科技领域的科研仪器关键元器件........实现了国产替代,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这类额度非常紧俏的“硬科技项目”,胡总还是非常关注的:
“市场空间有多大?核心技术难点在哪里?国外的对标公司是哪家?国内有没有竞争对手?产品能否拓展用途?”
胡总时不时赞许地点头,不过等问到估值的时候,还是不禁眉头一皱:
“总共10个亿的市场空间, 市占率听下来最多50%,为啥估值就10个亿了?”
“这个项目是XX美元基金定的价,他们认为要‘long china’的硬科技”,老李似乎胸有成竹。
“那没问题了,既然美元基金都认可,说明这个估值还是合理的,抓紧推进。”
03半导体投资人
小赵是看半导体方向的。
今天他带来的还是GPU项目
“.........的目标是做中国的英伟达........消费电子领域需求萎靡,确实对GPU企业的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但是ChatGPT带来的巨大需求会为GPU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他们的产品啥时候流片?能否顺利点亮?如果都不确定,那这一轮百亿估值是怎么来的?”
“领导,按照目前在融资的GPU企业的情况,如果流片成功而且能点亮,就不是这个价格了,要高几倍了。”
“那也不能说明这轮的价格就合理呀?”胡总有点不悦。
“.......领导,我认为企业目前100亿的估值还是非常合理的,以终局思维看,空间巨大。比方说,现在的龙头Nvidia的市值超过7000亿美金,国内的龙头景X微的市值超过500亿........我们这家后年要推出的XX产品浮点运算性能可媲美Nvidia的20系显卡,说明具有世界级的技术实力........”
胡总点点头:
“你说的有点道理,放长看,国产GPU还是有挺大空间的,这个估值也合理。”
04 新能源投资人
新能源投资人小王带来的是一个储能项目,只见他直接打开了一张EXCEL表:
“各位领导,请看我做的项目估值模型。”
望着EXCEL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胡总赞不绝口:
“大家以后要向小王学习,要用翔实的数据的和合理的假设来推导出合理估值,做到有理有据,不要随便拍脑袋.......”
只见小王气定神闲,对着EXCEL娓娓道来:
“..........考虑到当下储能市场尚未放量,储能系统相关标产销规模较小........不同批次产品因储能电池系统单位成本及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差异........对未来毛利率做出的预测为XX%........而净利率主要受各项费用等公司个体属性的因素影响........预计公司终局储能业务的净利率为XX%...........“
“等等,你模型最上面这个市场空间是怎么算的?”胡总赶忙打断。
“我是按照20%的年化复合增速,算到2060年,因为...........”
只见胡总的脸上的喜悦慢慢消失,然后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替代:
“你这又是想说终局思维是吧。”
小王一脸喜悦:
“领导说的太对了!就是终局思维。虽然储能系统的短期渗透率提升受限于绿电的产业政策,但是从206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看,储能系统的长期渗透率会随着绿电总体占比的提升而提升...........所以从终局考虑,储能系统的渗透率会保持持续复合20%增长率到2060年!”
05生物医药投资人
最后发言的是医药组的宋博士,他发言还是一如往常地学究。
胡总今天还是想解决下对此类项目一直的一个疑惑:
“宋博士,你们投的这些个创新药项目,就一个IND,为啥估值也有5-6亿啊,合理吗。”
宋博士于是又开始从创新药的研发费用、临床指出、DCF贴现模型进行解释,不过一如往常,胡总还是听的云山雾罩,眼神似乎已经开始涣散了。
眼见着领导不感兴趣,宋博士眼珠子一转:
“领导,我们这家公司的特色是,将AI引入临床前的分子发现过程,可以将分子发现效率提升XX倍,对其他公司形成了降维打击,所以他本质上是AI项目!”
“嗯,有点意思”,胡总这次好像终于有了点兴趣:“AI+医药,听上去很不错。”
“但是你说啊”,胡总略微沉思了下,又补充道:“随着ChatGPT的发展,以后生命都硅基化了,你们这个给碳基生命治病的生物药的价值不就归零了嘛?”
宋博士脸上一红,赶紧争辩到:
“领导,您这是终局思维,我们这基金周期只有几年,从这个时间看,碳基生命仍然有吃药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