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学习库

excel表格_excel函数公式大全_execl从入门到精通

认识函数 第11期-O类函数

今天分享以字母O开头的函数,简称O类函数。这类函数常用的有2个,分别是OROFFSET函数。

由于逻辑函数OR的用法比较简单,重点分享OFFSET函数的三种用法。

那么请跟着小兔来深入了解O类函数的用法吧,相信将来某一天可能会用到它们哦。

O类函数

01 OR 函数

该函数用于判断多个条件中是否至少有一个为真。

如果任一参数值为TRUE,即返回TRUE;只有当所有参数值均为FALSE时才返回FALSE

函数构成:OR(logical1, [logical2], ...),即OR(条件1, 条件2, ...)。其中条件可以是数值、文本、逻辑值等。

只要有一个条件成立,就会返回TRUE,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成立的情况下,OR函数非常实用。

示例:OR(B3>60,C3>60)

演示效果如图所示:

OR函数

02 OFFSET 函数

该函数用于根据给定的参考点,返回指定行数和列数偏移后的单元格引用。

函数构成:OFFSET(reference, rows, cols, [height], [width]),即OFFSET(参考点, 行偏移量, 列偏移量, [高度], [宽度])

OFFSET函数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改变单元格的引用,这使得在处理需要动态范围的数据时非常有用。

若行数和列数偏移量超出原数据表边缘,将返回0

若省略行和列的偏移量,将不进行偏移,返回“高度”与“宽度”偏移量所覆盖范围内对应的数值。

示例:OFFSET(A2,2,3,2,1)

演示效果如图所示:

OFFSET函数

OFFSET用法1:数据透视表自动更新数据源

在创建数据透视表之前,首先利用OFFSET函数进行公式设定,将其作为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

操作方法如下:

EXCEL顶部的功能区,依次点击:【公式】—【名称管理器】,然后设定一个名称,如源数据,接着在引用位置输入公式:OFFSET(A1,0,0,counta($A:$A),3),确定。

创建数据透视表时,在插入数据透视表对话框的表/区域位置,输入前面设定好的名称“源数据”,选择一个放置透视表的位置,确定即可生成相应的数据透视表;

当原表格数据增删时,在数据透视表上点击刷新,数据就会被刷新,就可以实现自动更新数据了。

OFFSET(A1,0,0,counta($A:$A),3) 公式解析:

表示以A1为参考点,不进行行列的偏移,选定从A列开始的3列,行数为从A列中不为空的单元格数量。

将返回从A1单元格开始、列范围为A:C、行数为A列不为空的单元格数量的区域引用。

其中A1为基准店,可以根据实际数据所在位置变动,数字3表示原表数据有3列,即原数据占据多少列就输入多少即可。

演示效果如图所示:

OFFSET函数 OFFSET函数

OFFSET用法2:动态提取最新数据

公式为:OFFSET(B2,COUNT(B:B),0)0可以省略,写为OFFSET(B2,COUNT(B:B),)

表示提取B列最新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只能用于数值列提取最新数据,文本是无法提取最新的数据,将会返回所在列的第一个值。

演示效果如图所示:

OFFSET函数

OFFSET用法3:累计求和

公式为:SUM(OFFSET($B$2,0,0,ROW()-1))

表示以B2为参考点,不进行行列的偏移,选定从B2单元格向下延伸(含B2)直到当前单元格所在行的前一行,然后将选中单元格范围内的所有值相加。

返回从B2单元格向下延伸(含B2)直到当前单元格所在行的前一行,选中单元格范围内的所有单元格值之和。

通常,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一段数据在纵向上的累加结果。

演示效果如图所示:

OFFSET函数

以上是关于O类常用函数的相关用法演示,相信通过小兔的分享,大家对O类函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毕竟Excel属于实操类工具,务必勤加操作练习,进而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若想知道更多函数,欢迎留言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