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学习库

excel表格_excel函数公式大全_execl从入门到精通

参加9.9万的华与华线下课,光写书的启发我就赚翻了!

去年我报了《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课》,学费9万9,整整学习了三天,收获非常非常大。 我运气特别好,因为是高校对口专业老师,华杉老师还给我免单了。但我真的觉得学到的内容即便不免单也是超值的。为什么我要去学华杉老师的课? 我不仅仅去听他怎样讲“品牌传播”,我更是去观察他们兄弟俩是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然后又帮很多企业成功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华与华兄弟也是一个创意型公司,服务型公司,今天规模做到这么大,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在没听课之前,我通过看书看文章,我已经能理解一些华杉老师的想法,包括华楠老师做图书的想法,但是近距离沉浸在华与华课堂后,我发现我来对了,学习华杉华楠兄弟两位老师,我真的赚大了。 为什么?——因为我的业务成长过程太像华与华了,特别是我们对图书出版价值的理解,华杉老师走过的路,我直接学习就好了。 大家看,《华与华方法》怎么来的?其实是华杉老师的《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课》的讲课内容实录文字稿转换过来的。 这像不像我在线上讲完《秋叶写作特训营》,然后把讲课内容转成文字稿,再出书《写作7堂课》的过程? 你看华杉老师最厉害的图书,是《华杉讲透XXX》系列,像不像我努力打造的《和秋叶一起学xxx》系列? 当然华杉老师,华楠老师做书比我厉害多了,对事物的底层认识也比我厉害多了。 华杉老师第一本系列化图书叫《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文案是“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腰封是“先看封底”。 仔细一看,值得我们马上可以学,马上可以用的关键因素太多了。
01 华杉老师的图书 非常会借势超级符号 华杉老师讲什么?讲《孙子兵法》,这是超级图书IP,是个读书人都会知道的一本书。 华杉老师讲《孙子兵法》,就很自然把关注这本书的流量带到自己身边了,而且关注这些流量的人都是老板,写老板能看懂的《孙子兵法》解读书,自然就占据了老板的心智。 老板又是全国最有购买力的人群,这一波心智卡位非常牛。 华杉老师借势《孙子兵法》,符合自己的人设,在一本成功基础上继续延申更多经典,最终覆盖全部经典品类,几年时间,他从一本书扩散到国学经典,最后到历史经典,毫无疑问资治通鉴之后,就是史记。 他坚持这么做是因为他想透一件事,把时间用在高质量写作上,复利其实是最大的。 某种意义上我也在借势大家都熟悉的职场技能品类,但是呢,职场技能覆盖和影响的人,就远远比不过《孙子兵法》。 当然华杉老师的积累和专注可以搞定老板人群,我们搞不定。 人的能力不同,我擅长做0~5年的职场人教育,我做好这件事,做好我的本分就很好。 我只能从《和秋叶一起学PPT》起步,后来扩展到OFFICE,现在是职场技能。 我们的确也从《和秋叶一起学PPT》开始,扩展到《和秋叶一起学Excel》、《和秋叶一起学Word》,我们还得搞定《和秋叶一起学WPS》、《和秋叶一起学PS》、《和秋叶一起学公文写作》等等。 华楠老师说文化产品有不一样的特性,喜欢某个系列图书的读者,会继续选择这个系列的图书,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品牌资产,也是巨大的流量池。 我们从2013年出版第一本《和秋叶一起学PPT》,到今天出版了三件套图书,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品牌资产。
但是我们的确没有更快找到更多的作者,把这个系列做更多高质量图书,是一个巨大的品牌资产浪费,当然我们已经在找人,一起做大这个事情。 从PPT起步,我也算是做对了第一步。 02 华杉老师做图书 强化的不是书名,而是个人品牌 华杉老师的书名直接强化突出个人品牌,《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书名就有作者华杉,强化个人品牌,而且书封面放真人半身像,让大家对华杉老师建立更直接的认知。 我们的图书,在2013年出版时大胆用了《和秋叶一起学PPT》这个书名,当时觉得是大胆,没有想到在书名里强化作者这件事,华杉老师做得比我们更彻底,更系统,我算是跟着高手对比过去的经历,这件事算我无意识走对了两步。 03 华杉老师的书名就是购买理由 华楠老师说不要让读者花很长时间才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这样读者就不会马上决策,最好的决策理由就是书名。 华杉老师的书名提供的理由还非常直接,“讲透经典”,又是华杉老师亲自讲,加上IP能量加持,这个力量就很大,说服力很强,谁都知道经典难学,但有人有底气告诉你,我能为你讲透经典,这个吸引力就很大。 这个书名还很容易系列化,所以华杉老师后面出《讲透资治通鉴》系列,就很自然。 我们的书是“一起学”,一起学不是一个痛点,更不是一个超级痛点。 如果改成《和秋叶一起21天搞定PPT》,气势就足很多,但这个书名就有点长,特别是以后换其它的品类,我就不敢随便说21天搞定,还是不完美。 我看了一下秋叶PPT最新版封面,应该说做得不错,虽然我感觉可以改进,但是目前的版本也是一个最大的兼容,方方面面的平衡。 想来想去,我也想不出比《和秋叶一起学XXX》更好,更口语化,更符合潜意识里的学习场景(一起学),更兼容各种学习品类,而且不会轻易过时的口号。 毕竟学技能的书,大家要的不是讲透,而是容易学会(又快又好),而且配套资料多。 所以我们就用这个书名了,但以后封面一定要突出又快又好学会,送很多配套资料包(要看得见是什么资料包),当然还有很多人购买,200万人购买,以后增加到250万,300万,越多越好。 书名气势不够,我们可以用文案来吼一吼。 图书起名就是一个最关键的营销型策划,我在这方面有本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流程和方法论,这个是我可以很快学习借鉴华与华去改进的。 04 腰封给读者一个拿起来的的购买理由 华杉老师的图书腰封就四个大字,非常醒目,叫”先看封底“。 这个设计是什么来头?华杉老师给我们说,书放在机场货架,老板路过,为什么买你的书?给他一个拿起书的理由很重要。 书拿到手里,不管有没有真的翻,成交率已经高了十倍。 这一点让我启发很大,我们过去做图书封面,腰封,想着都是文案要给力,却没有想到,在看到你给力的文案之前,读者看到的是小图。 无非是机场货架上的小图,一眼看到的是封面名字,往往看不清腰封,华杉老师的书不但腰封有字,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给你一个非常大的意外:先看封底。 哪有这样看书的,有意思吧?结果你把这本书就翻了,一翻开策划人就赢了。 我们设计图书封面文案,其实也应该追求小图模式下也能看清楚大字。 在智能手机的小图状态下,还能看清的大字,最重要的是给别人一个愿意点开看大图的理由,然后才能让别人花更多时间了解你更多信息,否则你发的图书封面图很容易在信息流里被湮没了。 按这一点要求,我的图书封面大都差很远。 更不要说,我的很多图书封面推荐文案,并没有煽动性,比如《写作7堂课》封面推荐文案现在是这样写的: 让一次写作为你创造源源不断的复利 与100万同学一起走出无效努力误区,实现知识变现 从根源解决你的时间管理难题 从赋能自己到赋能别人,从赋能产品到赋能产业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大,但缺乏统一的句式,统一的理由,而且内容看起来很大,但获得感有点飘,有点虚,远远不如华与华图书文案精彩,这也是我们要学习进化的地方。 另外说说职场《7堂课》系列,我觉得对比华杉老师和华楠老师的观点,我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改进。 1、不应该在势能不够的时候,先写《创业7堂课》,其实应该先写《写作7堂课》,不过《创业7堂课》算是练手,以后升级时我改成《个人品牌创业篇》就对了。 2、写作、时间管理、高效学习,阅读,个人品牌几本书的封面都放了一个”秋叶特训营“,本意是想暗示和导流学员报我们的特训营。 但现在看来”秋叶特训营“是一个让人缺乏记忆度的词,而且还需要解释什么是”特训营“,这个并不加分。 所以我决定未来的图书封面是否统一改成“和秋叶一起学”系列,卖书就卖书,导流训练营,可以放在正文里面的导流设计慢慢来,根本不用着急。 写在最后: 华杉老师说没有品牌顶层设计的话,人做的很多动作可能是废的。 我们普通人因为缺乏对品牌打造的系统思考,结果就是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做了很多没有用的事情,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我们普通人缺乏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更缺乏坚持把对的动作反复做的远见。 就好像我出了那么多书,经常折腾书名,封面,每次花了很多时间想创意,其实还不如老老实实把简单的《和秋叶一起学XXX》做爆。虽然在写的过程中,有的书并没有销量有我们预期高,但更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原因改进,而不是轻易放弃对的动作。 打造品牌,要把有助于沉淀品牌的动作找出来,把这些动作,坚持做,反复做,投入做,做到极致,重复一万次! 只要你的后端交付没有问题,你就慢慢在消费者心目中把品牌熬出来了。 在做品牌这件事上,可能绝大部分图书作者是30分,我们是60分,华杉华楠老师是95分,学习的空间太大了,产生的品牌溢价也太大了。 我个人有品牌传播的意识,但一缺乏系统思考,二没有专注打磨,其实还是不知不觉浪费了很多好牌。 从华与华课堂回来后,我们已经很快在改进后续的图书的品牌设计,封面设计,文案设计,导流设计,我们虽然达不到华与华兄弟的高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先做到70分。 如果不去学习,不去花时间花钱去学习,我就不会真正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思考问题,看不到更大的可能,格局没有打开,思路就会被限制住。 所以说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向高手学习,花钱去学习,是成长的捷径。 特别提醒一下,但是好的课程,也得遇到有准备的人,有积累的人。我并不是建议各位盲目去报华杉老师的课程,企业不到一定规模,去学恐怕很难马上产生回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