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我们继续分享股市真规则,
上次我们讲到了估值,
说到市盈率,
市盈率有一个致命伤,
那就是对于业绩,
不连续的公司,
会极大的形成误导效应,
比如我们经常举例子的周期类行业,
这些行业在繁荣的顶点,
收益都会暴增,
然后给人感觉是市盈率出其的低,
但是一旦行业顶点过了,
马上业绩就下来了,
还很可能出现业绩亏损的情况。

所以就会出现,
一个奇葩的现象,
随着股票的下跌,
市盈率反而越跌越高,
一些不明真相的股市菜鸟,
经常是只听到一个市盈率的概念,
就开始去选股票了,
结果就埋在了市盈率的高岗之上。
比如当年的钢铁,
有色,煤炭,
甚至是中国远洋,
中国铝业这些股票,
十年前中国铝业60块钱,
直到现在股价只有8块钱。
彼得林奇提出了一个方法,
就是用市盈率去跟他的,
利润增长率进行比较,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EG的概念,
也是最经常用到的这个方法。
一般情况下,
市场市盈率就是市场先生,
对于这家公司增长率的看法,
比如30倍市盈率,
就是市场认为他将以,
30%的利润增长率成长,
如果每年的利润低于这个水平,
比如只有25%,
那么股价就要下跌,
如果市场对于一家公司的预期,
只有10%的增长,
也就是给他10倍市盈率,
那么结果他要是增长率达到15%,
则他的股价也会上涨,
所以增长25%的会下跌,
而增长15%的会上涨,
可见增长率不是决定因素,
短期决定股价波动的因素,
是市场的失望和兴奋程度。
如果你让市场失望了,
就会跌,
如果你让他兴奋了,
超出预期了,
那么就会上涨。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
要先观察市场先生的情绪,
他太乐观的情况下,
通常就很难超越他的预期了,
相反他太悲观的时候,
给点阳光就能灿烂。

股票的市盈率把它倒过来,
就是所谓的盈利收益率,
也就是用每股盈利除以市价,
这个数字通常要跟,
债券的利率进行比较。
注意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拿全市场的盈利收益率,
跟债券比较,而不用个股的,
为的是判断现在是不是,
投资股票的好时机,
如果债券收益率,
比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更高,
那么当然是投资债券更划算,
如果股票的盈利收益率,
高于债券的利率2倍,
显然投资股票更划算,
现在是多少呢,
A股整体的盈利收益率是5%,
而债券的利率现在大约是3-4%,
所以股票属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如果您要非得想用股票,
来跟债券的利率作比较,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一个,
更有效的估值指标,
叫做现金收益率,
就是用自由现金流除以企业价值,
自由现金流我们之前说了,
就是经营现金流净值减去资本支出,
而企业价值就是股票的总市值,
加上长期负债减去现金。
这个指标的目的就是要衡量,
公司资本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然后用这个比率,
再跟债券利率比较。
比如伊利股份,3季度末,
经营现金流67亿,
资本支出20亿,
自由现金流47亿,
然后总市值1800亿,
长期负债3亿,
现金215亿,
所以1800+3-215亿,
等于1588亿,
用47亿除以1588亿,
最后得到了现金流收益率2.95%,
而国债的利率4%,
国开债利率5%,
那么买伊利股份,
显然没有现在买国债,
能给你带来的现金流更多,
所以这就不划算了。
那么我们假设,
要让这个现金流收益,
率超过5%,
来倒推多少钱买伊利比较划算,
最后得到的是在,
伊利1150亿市值的时候,
比较划算,60亿股本,
对应的价格就是19.3元。
2018年伊利一直都在,
这个价格左右,
那时候你没买,
是因为你没有看过这本书。
不过这里提醒一下,
金融企业是不能用,
现金流收益率去计算的,
因为他们的现金流定义不一样。
再有就是,要综合运用估值技巧,
任何一个单一的估值指标,
都是有缺陷的,
而一家公司,
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的时候,
往往所有的指标都是合格的。
所以我们应该想,
一个飞机机械师一样,
做一个估值手册,
每一项估值都划上勾的时候,
才可以去投资。

如果有几个估值不符合,
就要多想想为什么,
是什么影响了这几个估值的结果,
是因为他的资产获利能力更强,
还是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能够支持更高的估值。
下面我们讲内在估值,
也就是不看他的市价,
而只关注公司的价值,
看看他到底值多少钱,
比如巴菲特和芒格就经常说,
你要判断比赛场上,
哪一方更容易赢得球赛,
应该去关注比赛本身,
而不只是看着比分牌。
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
是要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的,
也就是假如我买下的是整个公司,
我会用多少钱去购买他?
第一,还是要从自由现金流算起,
一个公司能创造多少自由现金流,
这直接决定了他的估值水平,
他不断的创造自由现金流,
就相当于是一个摇钱树,
只是这个摇钱树有大有小而已。
而如果不能创造自由现金流,
那么他无论有多高的利润也是白搭,
但是在估值中也存在一个问题,
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究竟是多少,
这个东西没人知道。
既然他是未知的不确定的,
所以我们要加一个利率上去,
作为风险补偿,
比如你被要求延期一年休假,
你通常都会跟老板多要两天假期,
以作为补偿一样。
你多要出来的这个假期就是折现,
我们用今天的钱,
买入这家公司未来产生的钱,
他所提供的风险补偿也就是折现率,
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分别是稳定性公司,
他的折现率是9%,
周期性公司,折现率是12%,
风险性公司,折价率是15%,
可见风险越大,风险补偿也就越多。
计算很复杂,
我们以10%的折现率为例,
100块钱,
一年的折现就是100÷1.1,
两年的折现就是100÷1.1,
这个你得拉到Excel中去计算了,
如果拿计算器算会累死的。

市场通常用到的折现率,
就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
现在是4%左右,
我们简单算下,
10000块钱,
10年之后就相当于现在的6755元。
所以,晨星公司的估值模型就有了,
第一步,预测10年的现金流,
第二部,把未来现金流都折成现值,
第三部,计算他的永续年金价值,
也就是说以后他的那些价值,
一直算到底。
第四步,把10年现金流折现之和,
与永续年金折现之和相加,
就等于股东的所有者价值。
第五步,用这个所有者价值,
除以现在的股本,
就得到了现在每股价值,
比较复杂,
再说一遍晨星公司的估值模型,
第一步,预测10年的现金流,
第二部,把未来现金流都折成现值,
第三部,粗略计算他的永续年金价值,
也就是10年后的现金流,
乘以增长,再除以折现率减去,
长期的预期增长率,
第四步,把10年现金流折现之和,
与永续年金折现之和相加,
就等于股东的所有者价值。
第五步,用这个所有者价值,
除以现在的股本,
就得到了现在每股价值。
这个理论看起来成立,
但计算起来超级复杂,
作者举例,
第一步,他只能预估未来,
四个季度自由现金流,
怎么做呢?就是看看,
之前的年度自由现金流增长情况,
如果之前一直保持10%的增长速度,
那么你就用10%去算。
然后第二部算他5-10年的增长率,
这就属于闭着眼睛瞎蒙了,
作者说你尽量蒙的低一点会好,
比如沃尔玛能增长10%,
那你最好按照5%去蒙。
第三计算折现,
大部分人算到这已经崩溃了,
下一步是永续年金折现,
这就更难了。
关键的问题是,
你使出洪荒之力得到的这个数字,
一点都不准确,
如果你去算债券也就罢了,
费劲点我们也能够解决,
但股票这个东西,
很可能会来回的变动。
自由现金流一会高上去,
一会低下来,没有准普,
所以这么计算的意义和价值都不大,
大家了解一下方法就好,
搞不懂就算了,
专业机构也基本很少这么算。
查理芒格说他也从来,
没看巴菲特这么算过,
所以这事还是知道一下得了,
真不是我们业余投资者,
能够整明白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安全边际,
这也是格雷厄姆提出来的,
但是现在主要是指,
要给自己一个空间,
防止自己出错,
一般情况下设一个20%的空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觉得,
这个公司50块钱就能买了,
你最好等到40再买,
这样万一你犯错误还有弥补的机会。
老师们都是这么教的,
但真到应用的时候,
往往很难实现,
你觉得50块钱合理,
通常60就要开始买了,
很可能他根本就到不了,
你认为的那个价格。

因为等着他跌的时候,
是很悲观的,
你在预期的时候,
就已经很悲观了。
所以我们的安全边际,
一般都是通过不断的买入来实现的,
而一般不去死等,
很多股票筑底的时间都很长,
慢慢的买,其实完全来得及,
别过早的把现金打光就好。
这些投资界主流估值方法,
都告诉大家了,
相信大家也是一头雾水,
没关系,下次我们开始结合案例,
来具体分析估值的应用,
具体我们下次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