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学习库

excel表格_excel函数公式大全_execl从入门到精通

理论实践一比一,真刀真枪做教学:面对翻转课堂的培训体系建设

项目简介

助教是连接教师和学生、实现课程显隐性育人相结合的重要一环,是高校教师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和重要支撑。因此,提升助教质量、理顺并健全助教工作体系,对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面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生助教培训体系建设项目”是2020年立项的研究生教改特色专项类项目。项目以清华大学开展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经验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建立一套以“真刀真枪做教学”为特色的研究生助教培训体系化方案,以期助力、强化和提升教学能力培养这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项目在研究生助教培训体系化方案的研发设计、实践检验和教学理论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完成相关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发的同时,结合改革实践反思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总结改革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理论成果。

项目背景

本项目依托清华大学思政课“翻转课堂”的相关资源,以思政课助教培养为试点,通过理论梳理、实操演练等环节,探索建设研究生助教培训体系的有效方案。项目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培养思政课助教是回应时代之需。近年来,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实现了突破式增长,如何提升教师质量逐渐引发多方关注。与此同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承担全校必修思政课的助教任务,且多数人毕业后将前往国内重点高校就任思政课教师,若能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不但能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思政课需要大量高素质助教。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大学文科课堂,清华大学思政课也做了试点改革,改善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局面,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思政课教师由“教”变“导”的过程中,助教不但需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协作任务,而且需要注重积累教学工作经验,夯实个人职业基础。

全流程、全环节、真实体验思政课的设计与运作

项目完成了2学分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开发,内容涵盖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两大模块,带领研究生助教真实体验思政课设计与运作的全过程、全环节。

教学理论模块完整覆盖思政课课程设计中的5项教学环节,帮助选课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教育理念和基本技巧构建起框架性、体系性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模块包含4轮教学实践工作坊,帮助选课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提升。

由此,研究生助教便能看清课程各个环节在整体中的作用,厘清课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准确地把握思政课各板块推进的节奏,同时,在实践模块中互相“看诊”,通过反思自己与他人易走进的误区,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提升教学素养。

项目围绕“翻转课堂”教学法下一门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以“阅读-讨论-写作”式的小班教学为核心内容,对研究生助教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培训范围包括知识串讲、文献导读、小班讨论、学生展示和点评、课程评估、课堂管理等等,同时依托每学期的思政课展开具体实操练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同时,课程还研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除用于授课的幻灯片外,还有以具体教学场景、具体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实践案例库,完整还原备课全过程的课程教学大纲范例、示范课教案及说课文档等。

面对面、点对点,直面共性与个性问题


在实践模块中,参与授课的研究生助教可得到定制化的指导,既可以学习到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又可以得到教师点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反馈。


在数据量大、评分规则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翻转课堂的数据管理是新手助教普遍面临的难题。为此,课程设置了“软件工具教学”专题,以思政课教学常见场景为中心,讲解如何高效使用软件工具(例如Microsoft Office Excel)更好地服务教学,以解决这一共性问题。在信息时代,培养助教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和助教自身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够配合教师实现更精细化的课堂管理,为更复杂的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项目教学使用的教学案例范例

(包括教学场景、分析提示和参考处置方案)


在“教学反思”、“试讲实践”、“大纲设计”等专题中,学生则会得到教师点对点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补短板、扬长处。


“教学反思”专题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教学“审美”。课程提供的“听课记录表”涵盖课程评价量表、课程概述、综合评价、改进意见等四个板块,协助学生对标优秀教师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分析课堂元素,从而做到“有效观摩”。


“课程试讲”专题帮助学生应对讲练不足的困境。青年教师在从科研向教学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语言调整、思维转换等问题,而快节奏的科研与课程安排往往使得青年教师鲜少拥有试讲和获得专业指导的机会。

旁听和观摩不能代替亲身实践,教师唯有“上阵练兵”方能有所收获。项目模拟真实授课环境,要求学生在试讲中讲明知识点,讲透贯穿其中的逻辑,进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目的,提升教师后备人才的教学素养。


学员试讲


“大纲设计”专题引导学生从片段拼接式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向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转换。教师要想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讲好、讲透一门课,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剪辑拼接各个课堂的精彩片段,而应当有整体的课堂设计与分重点、分层次的教学安排。

因此,本专题要求学生结合学情完成一学期的课程设计,引导其在理解教材编排逻辑的基础上划分教学重难点,把控教学节奏和进度。



选课学生“教学档案袋”中的教学大纲范例(包括教师批注)


反馈佳、辐射广,助力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

项目经过一轮试运营和两轮正式运营后,在提升研究生教学能力,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选课研究生对课程评价反馈良好。学生在课后匿名反馈问卷中对课程给予较高评价,称“一学期下来,不仅看到了理想的思政课应有的样子,提升了教学品味和信心,也在实操层面get了很多方法技能。总之,是一门达到了‘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的好课。”

第二,选课或旁听研究生在思政课教学、求职就业等层面表现突出。例如,一位博士生获评首届本科生思政课团队优秀助教特等奖,以优异成绩通过求职试讲并以应届毕业生身份留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思政课教师。

第三,课程影响力辐射到校内外思政课及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课程在正式运营期间吸引了校内外青年思政课教师同行的广泛关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多位青年教师深度参与课程并给予了较高评价。旁听的校外教师课后反馈称,课程“对金课建设、教学创新、教学评估非常有帮助,对思政课老师有标杆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课程所讲内容,不仅是“上好思政课的秘籍”,而且“对于上好非思政课有举一反三作用”。

懂实践、明理论,探索突破困境的路径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发展迅速,但存在与“理论教学”构成“两张皮”的风险。针对这一现状,项目负责人反思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践+”概念的内涵,提出不能将“+”简单理解为一种形式上的加法,而要将其当作一种转换思维的方法,即通过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构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进而主动担当历史责任与学科使命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供给多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实困境,项目负责人结合项目开展的实践经验,指出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度建设的短板,提出应当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思政课改革创新所处的历史方位,统筹设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系化制度方案,激发思政课教师群体创新的内在动力,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