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很多人都听过,据说是 100 多年前意大利的一位叫帕累托的大神发现的,他认为: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 20%,其余 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那么,帕累托大神的这个发现,对于我们做数据分析有哪些帮助呢?
举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公司有 100 款产品,其中 20 款产品贡献了 80%的业绩 客诉类型有 100 种,其中 20 种类型占了 80%的客诉量 店铺有 100 个 VIP 客户,其中 20 个贡献了 80%的业绩 公司有 100 个员工,其中的 20 人获得了企业 80%的工资额 假设 Excel 有 100 个功能,你 80%的时间只用到其中的 20 个
现实当中还是有很二八定律的例子很多,那知道了后有什么用呢?
这 20 款产品要重点呵护吧? 这 20 类客诉要重点梳理解决吧? 这 20 个 VIP 要悉心管理吧? 这 20 个员工要能担当重任吧? 这 20 个功能要熟练使用吧?
也就是说,通过二八定律,可以辅助我们找到管理重点,这样你就可以为这些重点对象投入相对更多的资源。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关注重点的管理方法,可以让你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高。
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名字是叫二八定律,但我们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通过历史数据算出来的结果往往不一定刚好是 20%、80%,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使用它。因为二八定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思路,我们可以按此思路去找出重点的管理对象。
有了思路还不够,我们接下来还要掌握怎么去实操,怎么去探索你手头上数据!接下来我们来讲讲,怎么用 Excel 去做实操,来探索二八定律。假设公司有以下这 30 个产品,取去年全年的销售额,得到的数据如下:

Excel 内置图表
如果你是 Excel 2016 以上版本,那真是太简单了,因为 Excel 已经内置了这种图表。直接选中以上的数据源,你就能一键生成帕累托图!
一键生成帕累托图没错!不用排序,不用写公式,选中数据源,只需要 3 步就搞定了!通过观察图表,可以看到 S1~S7 这 7 款产品,就贡献了 80% 的业绩。
如果你要精确算出比例,需要用7 ÷ 30 = 23.3%
算出,所以你从这个图中得出:23.3% 的产品贡献了 80% 的业绩!即这 7 款产品就是你的重点管理对象了~
这种方法最简单,但还不够自动化,以及图表可个性化定制的程度不够。
自动化帕累托图
在 Excel 2013 以下是没有内置的帕累托图表,制作起来就相对复杂一些,但复杂并不等于一无是处,因为自定义程度更高,灵活性就会更强。
01 对销售额字段进行降序排列
降序排列的作用,就是把销售额高的产品放在前面,即是把重点产品放到前面来,这是很基础的数据整理。
对销售额字段进行降序排列02 增加计算字段[累计百分比]
我们的思路是用柱形较+折线图的组合,去实现帕累托图,所以要手工增加一个计算字段[累计百分比],作为折线图的数据源,这里可以用函数来构造,如下图所示。
增加计算字段[累计百分比]03 选中全部的数据源,插入柱形图
这个步骤插入的柱形图,是会有 2 个数据系列的,如下图中你能看到图例中有 [销售额]、 [累计百分比],但因为 [累计百分比] 的值相对 [销售额] 来说太小了,所以你无法看到 [累计百分比] 的柱子。
插入默认的柱形图04 把 [累计百分比] 系列调整为次坐标轴
前面默认生成的图表,都是共用左边的坐标轴为主坐标轴的,现在我们要把 [累计百分比] 这个系列调整为次坐标轴,即是单独设置它的比例尺映射,以便它能正常地呈现在图表中。
把 [累计百分比] 系列调整为次坐标轴05 把 [累计百分比] 系列的图表类型调整为折线图
如果你是 Excel 2013 以上版本,界面会和下方图中的展示一样。
Excel2013以上更改图表类型如果你是 Excel 2010 及以下版本,则只需要选择折线图即可,如下图所示:
Excel2010以下更改图表类型06 完善细节
因为这里 Excel 默认次坐标轴的最大值为 1.2,所以建议调整为 1,以便能更直观显示累计百分比的曲线。
更改次坐标轴的最大值Excel 默认柱形较的间隙比较大,影响我们的关注主体,这里建议调整为 5%以内即可。
柱子间隙调整07 增加 80% 的标记线
图表可以自定义就更灵活了,这里需要增加 3 个辅助列,分别是:
[和80%的距离]
:用于计算 [累计百分比] 这一列中每个值离 80% 的距离,公式为:
= ABS([@累计百分比] - 80%)
[辅助系列1]
:用于计算出离 80% 最近的那一个点,以便构造纵向标记线,公式为:
= IF([@[和80%的距离]] = MIN([和80%的距离]), [@累计百分比], NA())
[辅助系列2]
:用于构造出大于“最近点”的数据系列,以便构造出横向标记线,公式为:
= IF([@累计百分比]<SUMIF([辅助系列1], ">0"), NA(), SUMIF([辅助系列1], ">0"))
以上公式为表格引用写法,主要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也可以用单元格区域写法。构造出来的数据源如下图所示:
添加了辅助列后的数据源[辅助系列1]
的处理: 把这个系列的数据添加到图表中,图表类型为“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并改为次坐标轴;
[辅助系列2]
的处理: 把这个系列的数据添加到图表中,图表类型为“折线图”,并改为次坐标轴;
处理好以上 2 步后,你就能实现下图的效果了,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80%的销售额的点,而且是可以根据你数据源的变化而自动变化的喔!
自动化的帕累托还不够完美?那就再完善一下,我们把具体的比例也计算出来,在旁边做一个辅助的单元格区域,这样做:
辅助计算区域单元格 H3 的公式是:
= MATCH(SUMIF(数据源[辅助系列1], ">0"), 数据源[累计百分比], 0) / COUNTA(数据源[商品代码])
单元格 K3 的公式是:
= SUMIF(数据源[辅助系列1], ">0")
然后把这个单元格区域,复制一下,粘贴成链接的图片,如果你的版本没有这个功能,就用“照相机”吧,具体你可以百度下,各版本通用。
把区域粘贴成链接的图片,其实就是以前的“照相机”功能然后就可以把图片移动到图表中的合适位置,完美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帕累托图~
完成效果好,这样完成了一个帕累托图的制作,最大的好处是这个图表是自动化的,下次你更新了数据源,图表也会自动更新!又有时间摸鱼了!
自动化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因为虽然实现的过程可能会有麻烦,但是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况且解决麻烦事也是我们的学习的动力,也是在职场当中的差异竞争力。基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想办法去提升效率,既锻炼思维,又锻炼技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