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求和函数是我们经常在用的,尤其是SUM,SUMIFS等函数,个人觉得SUMIFS的用法已经完整地包含了SUMIF函数,只学SUMIFS就可以,而这两种求和函数在EXCEL表格里,编程语言Python里,数据库语言SQL里,还有可视化软件Tableau里分别如何实现,我尽求详尽地写教程,演示数据只是极小的短短几行,实际中我们可能要处理百万,千万行甚至更多数据,而超过百万行以后EXCEL就明显力不从心了,因为首先行数在工作表里就装不下了,EXCEL格式.xlsx最多可以保存2的20次幂个行数(1048576行),2的14次幂个列数(16384列),超过这个量值的数据则会被EXCEL自动截断舍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处理大数据必然要用到后面的工具
本文内容绝对干货,很细致地解析了公式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含义。
那么今天我们就讲讲这个场景的干货内容,其逻辑可能会看起来混乱,但实际是比较清楚的。
回顾一下,在前面3期的连载里,我们已经讲过了Excel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和转换技巧,对Excel能够处理的数据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没有看过的建议先点击头像或通过文末链接进行阅读。
回顾一下,在连载1和连载2的内容里,我们复习了Excel中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四大类型(文本字符型、数值型、逻辑型、错误值)的数据是Excel应用处理的基础,但是我们只孤立的知道他们的类型还不够,知道距离灵活运用还尚有较大距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一个事物内部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那么Excel中的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